1. 理论计算基准值:先查询铸件材质的液相线温度(如灰铸铁1150-1250℃、铸钢1450-1500℃),在此基础上上浮50-100℃,得到初始浇筑温度范围(如灰铸铁初始范围1200-1300℃)。
2. 结合实际参数修正:根据铸件结构和工艺调整初始范围。
- 薄壁(<10mm)、复杂件:在初始范围上限再+10-20℃,避免冷隔;
- 厚壁(>50mm)件:在初始范围下限再-10-20℃,减少缩孔;
- 长流程浇筑系统:需提高10-15℃ 补偿温度损失。
3. 试浇验证与优化:通过小批量试浇观察铸件质量,若出现浇不足则适当升温,若出现缩孔/晶粒粗大则适当降温,找到“无明显缺陷、力学性能达标的温度点”。